Wednesday, April 8, 2020

2020各金融界別的前景

有讀者成功投身大行的compliance MT,現在想爭取多一些不同的exposure,所以問我對金融業各界別前景的看法。這個絕對是做類似JPM / Citibank大行的優勢,因為業務範圍廣,單靠internal transfer已經有排你玩,有排你學。既然有人問到,我也在這裏整理一下個人對各金融界別前景的看法。


首先是投行的ECM / DCM,其實好多大deal N年前已經做晒,相比起以前全盛時期,已經差好遠。再加上最近極大部份deal 都是大陸deal,內地投行的加入令競爭更劇烈,外資行根本冇乜肉食。近排證監會頻頻向上市的sponsor 罰款,指他們對上市公司的盡職審查做得不夠。可能這會令他們投放多一點資源在合規過程中,但整體而言這部份核心投行業務的前景個人認為是絕對沒有以往那麼輝煌的。

第二是research,我有另外一篇文專講這方面的前景。概括來說,因為投行最大的客戶:基金經理因種種法規的關係,要作出更多基金開支的披露,包括向投行買research 的支出。在更嚴謹的監視下,究竟research department能否向基金經理和基金投資者justify自己的research可以為基金投資達到相當的value add呢?這個我是相當存疑的。

Having said that,以上兩個投行核心 function仍然能夠以月薪五萬元以上聘請大學新畢業生,怎樣說也是非常吸引的。


之後講一下corporate and institutional banking。其實這個客戶分類裏面包含很多種不同的product,例如treasury, secondary market, 還有傳統的貸款業務。這裏想特別講一下secondary market/financial markets,即是幫其他金融機構或大企業落盤的broker。當然金融機構或大企業trade 的產品、市場和對成交價的要求和散戶對比要複雜很多倍。不過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margin compression:為什麼基金經理要透過Morgan Stanley落盤,而不是經CLSA? 以前還可以透過捆綁research report來吸引機構投資者,現在可以differentiate的factor 越來越少,競爭激烈造成減價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他們很大部份的 back office已經outsource到其他 low-cost locations,只剩很少量員工在香港,行業職位越來越少,個人不建議在這個時間點入行。

至於傳統的corporate / commercial banking 做的是最還原基本步的銀行業務,是百業之母,一日仲有經濟一日都會有。它的前景時刻和實體經濟掛鉤,好處是這種業務有幾百年歷史,而且可以outsource /有極重大變革的的地方不多。最多是做一些digitalisation之類的,但對行業從業員的影響不大。

企業銀行之外便是個人理財。私人銀行(Private banking)現在炙手可熱,這是因為內地人有錢是眾所周知,但是大家未必知道的是亞洲很多國家均臥虎藏龍,有極多隱世富豪。有預測指亞洲地區的資產將由2016水平倍增至2025年的30萬億美元(USD30 trillion)。所以私人銀行亞洲市場是正在擴張的,行業亦常常處於請人的狀態。雖說行業前景樂觀,但有人會說私人銀行說到底是retail bank, exposure比較窄和工種比較悶。這我也是認同的,我自己職業生涯中一直都是對 institutional client的,無論是金融產品種類、市場、法規等等均複雜得多,學到的東西也感覺上比較專業(?)除了前景,我想還再要看個人興趣選擇吧。

另外一個個人認為前途無可限量的範疇是fintech / Virtual banking。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大趨勢,繼我之前說在監管機構做有如幫自己的CV鍍金之後另一個鍍金的最新方法。除了更貼近市場需要(例如今次疫情突顯網上理財的重要性),HKMA更大力鼓勵銀行界發展virtual banking,所以說這是大勢所趨。除了傳統零售銀行業務外,金融業的其他角落,包括Markets都在密鑼緊鼓追上這個大潮流。我有另外一篇寫distributed ledger在金融業的應用

另外我也想講一下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前景,特別是保險公司和基金經理。
這兩項金融業務均是直接受益於亞洲財富增長,保險公司管理MPF (或其他國家的equivalent強制性退休保障計劃),而基金經理則管理個人、機構投資者、退休基金甚至主權基金的資產投資。因為產品五花八門,基金經理的表現亦不一,難以直接作出比較,所以margin compression沒有那麼嚴重。having said that最近市場和監管機構均對基金開支和收費作出更大的監察,施加壓力要基金經理減低management fee 和performance fee。但因為大部份基金的Asset under management太過雄厚,就算減價,只要管理費是以AUM的百分比計算的話,仍是極為可觀的數額。

至於人工方面的話,仍是投行的兩項核心業務ECM/ DCM 和Research 領先,至於以上提到其他業務其實都差唔多,見客會高啲、back Office會低啲。所以我見到有人從保險公司跳到銀行,也有人從Markets跳到hedge fund back office,由Broker compliance跳到SFC再到fund house其實人工都會俾得到。


延伸閱讀:
Buy side / Sell side compliance 2019 前景展望
Proprietary trader 行業前景
Research 行業前景
不同投行的企業文化/ 工作環境比較 - 歐資和中資行篇 美資行篇
Ibank求職/ 轉工/ 薪金大揭祕
投身IBank之前你要知道的事
JD 解密系列
英文履歷CV修改服務


想看更多? - Like 大投行小人物 Facebook專頁

2 comments:

  1. thanks for sharing

    ReplyDelete
  2. 關於internal transfer, 聽聞JPM 係相對Open-minded 去對待金融業內部轉field 的同事, 好多時當公司要做team restructuring, HR 請人去新職位, 都係傾向內部認購先, 之後先至在出面請街外人。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