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 2017

Research 行業前景

Bloomberg 報道講到,McKinsey 預測投行界用在research的預算將會減少12億美元。這是因為歐洲即將實施的MiFID II*禁止投行向客戶發放免費研究報告。

首先解釋一下為何歐盟會實施這樣的措施。現在投行sales and trading (brokerage)的營運模式是替客戶在各個市場落單做買賣,從而收取手續費。他們固然要在為客戶提供最佳成交價(best execution)*上競爭,交易手續費亦因為競爭劇烈而越來越低。因為如果你是一間大hedge fund,管理幾千億資產,你在投行面前的bargaining power 其實很大,投行基本上是蝕錢也要做你的生意。



當然投行也不是傻的,不會盲目進行割喉式的手續費減價戰。所以他們會向客免費發佈Research 做的研究報告,去吸引客戶付較高的手續費經他們交易。這其實便是一種bundle pricing。

這個模式的問題是,基金不能容易向基金投資者解釋為什麼要付給投行巨額手續費,因為研究報告的價值不容易定價,容易造成基金經理和投行私相授受,損害基金投資者的利益。

所以歐盟這個新措施是要基金清楚列出付給投行費用的各個細項,有多少錢是用在得到研究報告,有多少錢是交易費用等等。

前幾天我跟一位在投行research有相當年資的朋友講起research的前景。他說這個新措施對research 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不像投行其他部門, Research一向是沒有什麼盈利壓力的,就逕自埋首做自己的研究。現在基金經理們要向投資者交代用於買研究報告的經費,一定會對報告的質素更有要求,對價錢更敏感,而research 同行間的競爭也會更激烈。




誠然,自2011年后sales and trading 部門的總人數跌幅高達40% ,而research只是跌了12%,所以research的炒人有很大「追落後」的潛質。McKinsey顧問Roger Rudisuli很有見解,說國際間很多不同的分析員研究同樣的大公司,例如Apple、Google等等,做着相同的工作,其實並沒有對基金和投資者有value added,所以research行業是時候進行整合。

我問我的朋友,一個fresh grad,我當他是天才,但還是一張白紙,他一進投行research便有五至六萬元月薪,他究竟如何justify他的價值,他研究所得出的報告真的為基金經理帶來那麼豐厚的利潤嗎?我朋友的答案很簡單,便是ibank一向都是騙人的。

Note*:
MiFID II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是歐盟統一對投資機構的監管條例,主旨在於增加投資機構之間的競爭和保障消費者利益。
Best execution 最佳成交價的意思是,例如你出售一隻股票,最佳成交價便是在各投行中幫你買得最高價錢的一個。

延伸閱讀﹕
英文履歷CV修改服務
Compliance 行業前景
投資和事業 - 未來十年的部署
關於RegTech 動向的最新研究
金融業從業員的特別守則- 金融犯罪
其他職場教室文章

想看更多? - Like 大投行小人物 Facebook專頁

5 comments:

  1. BLOG 主你好, 小弟現職某行業的professional, 都算係半專業人士, 但本身行業都有走下坡的趨勢。小弟將讀完Master, 收到國內中資券商的equity research 的intern offer, (未必一定可以轉正) 小弟想用它作為入行research 的武器, 但你剛才講到, research 的前景將會越來越差.....作為一個半途出家的新仔, 你有甚麼意見?轉定唔轉?

    長遠小弟想返大陸/HK發展, 你點睇國內的equity research, 與HK 相比, 那裡發展比較好?

    Thanks. :)

    ReplyDelete
    Replies
    1. 你好﹗首先多謝你對本blog的支持﹗
      現在其實沒有甚麼行業的前景的完全安全的(唯一一種相對安全的職業便是與IT有關的行業)。而考慮是否轉行有很多因素,包括兩個行業相對的人工﹑興趣﹑工時等等,前景只是其中一項而是比較難預測的一項。

      而家港股十隻有九隻都係大陸公司,大陸的research team cover埋都好正常 (雖然如果我冇記錯應該有一間research大行是香港team cover A股,但係係exception),應該是國內發展會較好。

      Delete
  2. 小弟做緊的行業同IT 差唔多, 其實都好難有AI 取代.......再加上行業的制度複雜, AI 比較難取代.......問題係香港政府對呢行的發展無planning, 時好時壞. (建築/地盤related)。
    興趣方面, 小弟始終覺得做地盤好死板, 悶, 同埋又危險, 加上自己對technical 的sense 唔算勁。但我有對股票/股市好有sense, 所以先至想趁後生轉行一試。(興趣係研究股票估值.行業研究和macro-economic research) 小弟最想睇的行業係real estate/utility.........長遠想儲夠經驗後轉去一D 大型上市公司(例如中電/MTR/大地產商)做strategic planning analyst/mgr的工作........你認為equity research 作為起步點是否合適?

    有好多人話呢D 位多數係ex-ibd/big4 audit 有CPA 的人做, 你點睇? :)我自問同人相處/打交道的能力唔算好好, 所以覺得IBD 唔啱自己, 加上自己都無本事入, 所以先至想由ER 起步。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好少聽人由Equity research 轉去 strategic planning 。反而你話係ex IBD/ big 4機會更大。

      Delete
  3. 多謝你的回覆!我自問對IBD 的工作都略知一二, 但我自已真係唔算係好識同人打交道果D , 所以做IBD 去湊客/拉客仔真係唔掂, 而且自己都唔算係好talk 得果種人, 所以做IBD 應該會好難適應。

    BTW, 我見做呢D strategic planning 的人(In-house corporate), 大部份都係big4 consulting/advisory or MBB consulting or ex-IBD banker, 再唔係就係該行業的專家 (例如工程師/建築師) (佔少數), 佢地係該行打滾左好耐, 之後讀個top tier MBA, 靠internal transfer/轉工去做呢D 位。

    不過小弟就覺得, 如果我走professional route (考工程師牌), 呢條路都唔易走,因為考工程師牌比較難/費時,想晉升的話, 其實比起那些人做開big4 / IBD的人, 真係會慢好多好多, 而且exit opportunities 都無佢地咁好, 所以我先至諗轉行。

    由小弟的Observation 所見, 好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 即使係technically-based 的公司 (e.g. CLP/HKE/MTR 除外), 他們好多都係banker/auditor/surveyor/investment analyst 出身, 但engineer 出身就比較少, 會唔會係在HK , 始終走technical route 的人, 佢地無疑business/financial sense 係好少train 到, 加上又無學到好多M&A rules,deal flow 的knowledge, presentation skills 又好難同ex-IBD 果D 怪物同可匹敵, 所以好難上到管理層 (除非自已開間細公司黎接生意), 你同意嗎?:)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