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4, 2016

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y Daniel Goleman (四)

幼兒情商教育

Photo credit: EQ.org

現在很多家長都明白孩子人生頭幾年的教育的重要性,可惜重點只放在學習知識上面,卻忽略了對人生至關重的要情緒管理教育。



以前我也會以為,三歲以下的小孩子,連視力也是模模糊糊的,不用花那麼多心思在他們身上。不過以下的例證推翻了這個誤解。這個實驗在貓和猴子身上進行,如果牠們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內一隻眼長期緊閉,那麼該眼睛和大腦間的聯繫會一直減弱,而另一隻張開的眼睛的會增加。幾個月後牠再張開那隻眼睛,在功能上已經完全失去視力,雖然在結構上那隻眼睛是完全正常的。在人類來說這個腦部和感官器官的聯繫發展期為頭六個月。如果一個嬰兒的眼睛被合上就算是幾個月,也會為它的視力帶來一定的損害。



而這段關鍵發展時期裏,嬰孩的心理健康發展又是怎樣發生的?嬰兒由一出生已經透過和母親的互動堷養情緒管理的能力。Attunement(協調)的意思是母親對嬰孩表達的情緒作出相對的反應,令嬰兒增加自己正確地表達情緒的信心。例如嬰兒哭了,母親會安撫它;它笑的時候母親會跟它一起笑。相反地如果母親的生活環境困難,沒有時間心機照顧嬰兒,聽見嬰先的哭聲只感到煩躁,只當餵餔是一件苦差,那麼嬰兒表達的情緒得不到回應,直接影響到它以後的情緒管理發展。

更加糟糕的情況是,有些父母會無理打罵孩子,無論孩子有否做錯。這個情況下孩子會感到無助,因為他的命運取決於父母的心情,而非自身的行為表現。於是這些可憐的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行為而變成學校裏的小霸王,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學懂與其他人的情緒協調(attunement)的機會。

相反地,有些父母會過份保護嬰孩,例如每當學行的嬰孩要跌倒的時候都緊張地扶起它。如果嬰孩在過份保護下未能多接觸新事物,沒有機會鍛鍊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受傷並堷養自我安撫情緒的能力,那麼長大後他們面對更大的困難和挫折時便欠缺這種對抗逆境的韌刀。

孩子是否有同理心也是家教的成果。研究顯示如果父母教訓孩子的過程中多引用對其他人的影響,例如﹕”你看看你做的事令她多傷心。”,再加上父母平日遇上他人遭遇苦難/事故時表現出同理心的話,透過模仿孩子也比較大機會長大成為富同理心的人。

到幼稚園時期孩子開始與大量其他同齡孩子接觸,是社交情緒(social emotions)成熟的時期。這些情緒包括不安(insecurity)﹑羞愧(humility)﹑妒忌(jealousy/ envy)﹑自尊(pride)和自信(confidence),都是關於一個人與其他人比較所產生的情緒。

研究亦證實,只灌輸性教育的知識給年青人不但沒有減少他們被侵犯的機會,反而減低他們在被侵犯後舉報的比例﹗真正有效竟然是幫助年青人建構健康的情緒管理能力,讓他們在開始被侵犯之前可以讀懂侵犯者的意圖,意識到事情不妥當,並有足夠自信去向侵犯者表示反抗,並舉報事件。

好的情緒管理的好處還不止於此。進食失調症(包括暴食症和厭食症)的最初始成因是患者沒有好的自我情緒認知能力,不能分清肚餓和其他例如傷心﹑不安等情緒,以致當患者覺得恐懼或憤怒時,他以為進食可以舒緩這些不安的感覺。濫用藥物和酗酒的心理成因是患者利用這些物質作自我治療焦慮﹑憤怒和抑鬱的情緒。如果教導這些人其他管理負面情緒的方法,便可以切斷他們最初依賴這些物質的誘因。

在教育的世界,相比起知識的灌輸,放在情感教育的資源和時間相比起它對孩子以後人生的發展的影響力,實在是十分不足。Daniel Goleman 認為情緒管理該獨立成學校裏的學科,不過教育制度的發展好像離開這個願景越來越遠。

想看更多? - Like 大投行小人物 Facebook專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