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6

從投資角度看電子支付戰

Apple Pay 在2016年7月20日正式登陸香港,與各間銀行聯手推出眾多回贈優惠吸引大家開始使用。其中DBS一度推出在百佳買100元現金回贈50元的推廣,實在以本傷人。這個網頁有用家對Apple Pay十大Q&A。 閱畢你會發現Apple Pay在方便度和保安都比傳統信用卡優勝,這項Apple產目看來大有潛力。


Photo credit: Idownloadblog

如果你有興趣投資支付服務公司而要分析這個市場的話,必先知道支付的世界是有幾個不同的戰場:

In-store: 在實體店買賣,這是最傳統的消費模式,例如到百佳﹑惠康買生果
In-App: 在手機程式內的支付,例如在手機遊戲裏買遊戲道具
Online: 在網店如Amazon, Ebay,淘寶或者有網上商店的實體品牌購物
Peer to peer: 即是Customer to Customer,如一班朋友食飯一個人簽卡之後其他人付款給他

在支付模式方面大約分成以下兩種:

預繳式(Pre-paid): 類似八達通的形式,你要先在卡/戶口入儲值才可使付款功能。除八達通卡外,金管局在今年八月批出四個新儲值支付工具牌照,其中包括Tap n Go及支付寶(Alipay)。
Facilitator:例如ApplePay 和Paypal 裏面用信用卡直接付款的功能,這些服務供應商本身不涉及中間的金錢交易,它們只是一個令你更容易﹑更安全地使用你自己已有的信用卡和銀行卡(debit card)的工具。

這個市場很講求network externalities(網絡效應),意思是當一個供應商得到越多商家使用,因為方便,所以更多消費者會使用;又因為多消費者使用,令商家為迎合消費者的支付模式而支援使用該供應商的付款。如此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世界上只剩下3-4間大供應商,造成寡頭壟斷,這是服務的性質有著網絡效應所致。

Photo credit: LinkedIn

這幾個戰場的技術需要和市場策略不盡相同,以下我會分析各自的market leader和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In-store

實體店最新一年的發展是contactless payment:以前消費者要把信用卡交給店員擦卡,需時約十秒;但contactless是把信用卡當作類似八達通的形式去付款,需時縮短至約兩至三秒。Visa (PayWave),Master (PayPass)和Apple (ApplePay)分別都有提供這類產品。

一直以來實體店的皇者是Visa 和Master,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它們在全球已經有最龐大的商戶和銀行網絡,在這個光速發的市場根本沒有後來者可以挑戰它們的地位。它們對每間商戶是收取約0.2%至高於1%的手續費的,而它對商戶是有支付期的,即是商戶不能即時拿到客戶用信用卡支付的金額。這些成本商戶會轉嫁給消費者。在高科技希望塑造的ideal world裏面這些都是不應該發生的。Visa 和Master 這些中間人是不應該存在的。當科技發展到最後,理論上電子交易的手續費應該是極微而商戶可以直接自行安裝這些系統去作交易,不需要牽涉到中間人。蘋果公司當然知道最lean 的模式是甚麼,不過它不能等到那一天才打入支付市場,所以唯有與Visa和Master結盟,打造未來幾年的新支付模式平衡點。



每一項產品要有對用家的added value才會成功。Apple Pay的價值是: 以前你去跑步要帶電話和八逹通/銀包和鎖匙,現在你只要帶電話便可以。以前你銀包有十張信用卡,因為有不同的優惠和回贈,現在你只要帶一部電話便可以。現在無論商戶或Apple甚至你的Iphone裏面也沒有你的信用卡資料,因為都被銀行加密轉化成另一組數字。

Apple Pay最大的限制是只有Iphone用家才能使用。首先在香港以外不是人人都有智能手機的。而就算你有智能手機,Iphone也只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區區20%。Iphone的價錢不是其他發中國家人人可以負擔得起的。在這個network externalities 至關重要的戰場,它可說是斷了一臂。

上文講到另外一位新加入的挑戰者有Tap n Go,筆者應為它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是不可行的。第一,因為它的功能實在太像八達通,而且現時只有寥寥幾間零售店接受用它作支付,在network externalities下,消費者沒有很大的誘因去大規模轉用Tap n Go 而捨棄八達通的。第二,筆者認為儲值模式在最後是應該被淘汰的,因為供應商剝奪了消費者利用儲值餘額於其他地方的權利。在這些挑戰和沒有太明顯的added value之下,它很難去增加市場持份。

Photo credit: Unwire.hk

另一個衡量電子貨幣在實體店付款的發展空間時要探討的問題是:究竟消費者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有多大。一個對象為大陸的大學生的問卷調查指出,大學生信任支付寶的程度高於傳統銀行。這是非常驚人的結果。姑勿論這其中是否有特別原因對大陸傳統銀行的不信任,年輕人對新的電子錢包以及支付系統是有極高的接受和信任程度的。這是因為這一代年輕人自懂事以來,科技和互聯網已一直佔他們生活的極重要部份,他們是第一代沒有經歷過沒有互聯網的日子的世代。電子支付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甚至是唯一他們會考慮使用的工具。

一個小小的觀察,在ApplePay 在香港推行的首個星期,我在一間餅店排隊買蛋糕。我前面一位廿來歲的年輕人結賬時很自然地把Iphone 伸到Visa/Master contactless裝置上面。因為還是新的付款方法,我也嚇了一跳。店員跟他說不好意思我們不支援ApplePay。由此可見年輕人不但對新電子支付接受速度極高,還對商店造成壓力,要緊貼電子支付新發展,支援最新的支付方法。

這當然只是最年輕的Z世代的現象,不過當每年這些人的數目會持續增長,有更多年輕人成年開始有消費能力,那現金的沒落指日可待。其實在美國人們很少用現金,因為連乘計程車也可以用信用卡,所以在香港實現也不是出奇的事。

下篇再說In-App,Online 和Peer to Peer

3 comments:

  1. 美國人大多數都是可以借貸度日,因為上有好者(政府),下必有甚焉!現今電子付款方式是向不必預缴方式推進,間接鼓勵這趨勢!

    ReplyDelete
  2. 国內都用wechat比錢,掃一掃QR code即完成.一手机在手,大小店鋪通行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對,在電子支付世界香港比國內和其他先進國家都落後得多。

      Delete